“碧水青山映人文”---鄂州水院助力石橋水庫打造鄂東水利文旅新地標
在武漢都市圈腹地,一座集水利奇觀、生態秘境與人文寶藏于一體的湖北省級水利風景區正煥發新姿——石橋水庫水利風景區以"水韻汀祖·詩意棲居"為主題,依托中型水庫工程構建起10.03平方公里的生態文旅矩陣,成為鄂東地區"半小時生活圈"的熱門打卡地。
2024年11月25日,石橋水庫水利風景區由湖北省水利廳經專家評審、現場審核通過,公開認定為第十六批省級水利風景區,為鄂州市首個省級水利風景區。該項目申報工作由鄂州市水利與湖泊局石橋水庫管理處負責,景區建設總規劃單位為中工武大設計集團有限公司,申報技術咨詢服務單位為鄂州市水利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。 該項目的成功申報,展現了鄂州市在優質水資源、健康水生態、宜居水環境、先進水文化、現代水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,彰顯了當地在資源規模、環境質量、服務條件、管理水平和水利特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。鄂州水院在參與項目咨詢過程中,經過無數次現場勘探和考察,依托于石橋水庫核心保護區天賦異稟的自然生態基底,以及岳石洪村地域文化基因的創造性轉化,深耕“水利+人文”雙IP,打造“自然風光-水利科普-民俗傳承”三維文化矩陣,采用“生態為核,文化塑魂”的空間布局,引領可持續發展,助力石橋水庫打造鄂東水利文旅新地標。 一庫碧水潤澤生態畫卷 作為景區核心景觀,石橋水庫猶如鑲嵌在鄂東南丘陵中的藍寶石,1.69平方公里水域與12.31平方公里承雨區共同構成生態屏障。經過2009年的除險加固工程,這座Ⅲ級水利工程展現出20.08米高壩鎖蛟龍的氣勢,防洪標準大幅度提升,守護著2.1萬居民和武黃高速等交通命脈。庫區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,58種候鳥在此翩躚起舞,32種魚類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游弋,春日桃花溪落英繽紛,秋日舉人溝層林盡染,四季變幻的生態美景被游客譽為"武漢后花園的天然氧吧"。 千年文脈激活鄉村記憶 景區巧妙串聯起水利科技與人文鄉愁,打造出"兩核多節點"的文化體驗空間。在岳石洪村地域文化體驗區,始建于清代的余國柱草堂重現鄂東名士風骨,鄉村博物館陳列著1959年建庫時的夯土工具,訴說著移民奮斗史詩。三國灣遺址與東方朔紀念碑遙相呼應,礦山公園將工業遺跡轉化為科普教育基地,新落成的文化活動中心定期舉辦非遺展演,讓游客在舉人溝瀑布的水霧中聆聽千年文脈的悠遠回響。 智慧水利賦能全域旅游 景區創新"水利+"融合發展模式,建成鄂州市首個水利科普教育基地。移民觀景臺通過懷舊故事系列展覽再現水庫建設場景,數字大壩監測系統實時展示水位、泄洪等數據。18公里環湖綠道串聯桃花島露營基地、四季采摘園等12處特色景點,花溪民宿集群保留夯土墻、小青瓦的荊楚民居特色,植入智能客控系統,讓傳統村落煥發現代活力。 三產融合締造共富樣本 隨著汀祖鎮全域旅游發展,景區探索出"保水富民"新路徑。庫區生態養殖的鱖魚、銀魚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,周邊農戶開發的竹編、魚拓等文創產品獲得眾多客戶追捧。2023年景區接待游客28萬人次,帶動周邊6個行政村集體增收超300萬元,獲評"湖北省鄉村振興創新案例"。如今,這座承載著防洪灌溉使命的水利工程,正通過"維護水環境、傳承水文化、做活水經濟"的創新發展,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篇章。 驅車沿滬渝高速駛入碧黃線,在山水相逢處,一幅"水安于庫、業興于水、民富于業"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。石橋水庫水利風景區,期待與您共赴一場詩和遠方的邂逅。
|
COPYRIGHT © 2018 鄂州市水利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點管理
聯系電話︰027 60229061 鄂ICP備18023166號 網站顧問︰湖北知科網絡科技